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建)

发布者:交通运输学院发布时间:2021-07-17浏览次数:542

一、平台概述

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及交通运输学院,2008年经福建省科技厅批准成立。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福建省汽车行业,紧密围绕全球汽车产业的“动力革命”和“信息革命”,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子与自动驾驶技术及交通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车辆数字化设计与轻量化等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学术研究。

重点实验室创始人为蒋新华教授和黄键教授,现任主任为邹复民教授,学术委员会由13位国内汽车行业著名学者和资深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教授担任,副主任为钟勇教授、廖律超教授、方卫东副教授和张庆永副教授,秘书为闫晓磊教授。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3人,其中高级职称30名(正高9名),团队成员获得包括国务院津贴、原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福建省杰出青年等在内的多项荣誉称号。

重点实验室下设六个研究室,分别是由方卫东副教授任组长的汽车电子与车联网技术研究室、张庆永副教授任组长的新能源汽车与电驱动技术研究室、廖律超副教授任组长的交通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研究室、闫晓磊副教授任组长的汽车轻量化设计与节能环保研究室、郑积仕副教授任组长的人工智能与无人车//船技术研究室、祝站东副教授任组长的交通安全与规划管理技术研究室。重点实验室拥有汽车电子、电驱动及交通大数据挖掘分析领域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研究环境,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积极与行业企业的科技合作,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的人才、技术优势,与大中型汽车、汽车零部件与汽车电子技术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技术性战略联盟,完成一大批的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经费4千多万元,科研能力与应用成果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社会经济效益巨大,总体运行状况良好。

主任简介

邹复民教授,中南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博士毕业,现任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先后在《铁道学报》、《电子学报》、《Concurrency and Computatio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等国内外期刊以及IEEE、世界铁道大会等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多件,已授权发明专利50多件(第一发明人18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任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车联网与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负责人。2012年获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2014年与星海通信联合研发的“基于北斗的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息服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获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排名第一),2016年与厦门雅迅及福建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共同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道路运输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及其终端”项目获福建省科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针对福建省交通运输与汽车行业发展需求,围绕全球汽车产业的“动力革命”和“信息革命”,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如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汽车电子与车联网技术

组长:方卫东副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主任,原万利达汽车电子事业部总经理、航盛电子汽车电子研究所所长,2012年加盟重点实验室。

主要成员:郑荣进、罗堪、邓慧琼、鄢仁武、何尧、甘振华、梁巢兵、陈子标

重点开展汽车电子与车联网领域相关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汽车智能化、网络化和新能源化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嵌入式系统、汽车总线、汽车电子检测及电磁兼容性、V2XVehicle to X)、车联网信息安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危险驾车的智能检控、基于智能视感的汽车安全驾驶、新能源汽车融入现代电网、北斗高精度定位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

2.新能源汽车与电驱动技术

组长:张庆永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车辆教研室主任,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骨干,美国里海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加盟重点实验室。

主要成员:钟勇、黄晓生、刘仲恕、叶建盈、余捷、黄鼎键、查云飞、洪亮

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研发,重点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技术、新型动力总成创新设计、电机及其控制、无线电能传输等关键技术研究。

3.交通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

组长:廖律超教授,中南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博士,清华大学交通工程博士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2008年加盟重点实验室。

主要成员:邹复民、薛醒思、贺文武、胡蓉、梁泉、徐翔、刘林

围绕“人--路”等交通要素的状态辨识与行为模式发现等问题,开展交通大数据建模挖掘与应用研究。重点开展交通大数据的采集机制、分布式内存大数据存储、语义行为建模挖掘、时空模式可视化及其推荐系统应用服务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致力于在交通大数据挖掘应用领域逐步形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团队。

4.汽车轻量化设计与节能环保技术

组长:闫晓磊教授,湖南大学机械设计与理论专业博士,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加盟重点实验室。

主要成员:刘成武、黄登峰、张树忠、花海燕

围绕先进CAE仿真分析与设计、汽车新结构、新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先进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以车身结构为应用着力点,开展新材料、新结构分析与评价的理论及实验技术研究,研究复杂环境和载荷下的车身结构刚度、强度、疲劳、振动控制等先进分析理论和测试方法与技术,在面向未来的先进材料和工业装备结构分析、设计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开拓性的进展。

5.人工智能与无人车//船技术

组长:郑积仕副教授,中南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博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负责人,2010年加盟重点实验室。

主要成员:陈兴武、刘丽桑、何栋炜、蔡信健、邵明

重点开展无人机飞行导航与控制;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开发与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及其在无人车//船的应用研究。

6.交通安全与规划管理技术

组长:祝站东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2017年加盟重点实验室。

主要成员:张堂贤、吕英志、杜峰、邹为彬、方杰

重点开展模拟驾驶仿真分析技术、驾驶行为与安全、城市交通规划研究。

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重点实验室通过系列科研项目研究,已经成为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车联网行业内的生产企业、院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之间密不可分的技术纽带。实验室通过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为省内优势企业提供新能源汽车与车联网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技术支持,促进了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车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由重点实验室牵头开发的基于超级电容的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内12米客车上,至今已经销售3000多台套;与万润新能源联合研发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动力总成已销售150套,纯电动客车动力总成已销售100套,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居领先水平。

在车联网领域,与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新能源汽车T-BOX车载终端已经销售10多国内车厂5000多套,技术在国内领先,获2014年度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与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车联网智能终端已经销售近百万台套,近3年销售收入超过8亿元,有效降低了营运车辆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获2016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年,重点实验室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EI收录1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近200件,获授权发明专利60多件,软件著作登记20件;出版专著5部;协助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4项、企业标准1项。

  

在研的主要项目

1. 数字中国交通大数据智能挖掘与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项目负责人:邹复民、廖律超。

主要合作单位:福建省数字福建云计算运营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信息通信与应急处置中心、同济大学、福州达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研究目标:研发交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开发EB级交通大数据存储与智能处理架构,实现人---货多维交通大数据的智能融合,实现多源异构交通大数据的智能挖掘分析,完善交通管理服务体系,提升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水平。预计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件,编制相关行业标准1部,新增产值10亿元。

主要研究内容:交通大数据云服务架构、多维交通大数据表示与智能融合、多源异构交通大数据分析计算模型、EB级交通大数据存储系统与云计算平台资源调度管理机制。

2. 基于交通轨迹大数据挖掘的路网拓扑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项目负责人:邹复民、廖律超。

主要合作单位:福建省交通信息通信与应急处置中心、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主要研究目标:围绕交通轨迹数据高效表示处理和车辆个体/群体出行模式挖掘这一科学问题,构建一个面向智慧交通的大数据智能信息处理平台,以期实现全覆盖、低成本的交通路网动态拓扑自动生成、可信预测和公众出行智能导引等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交通轨迹数据的知识表示与组织、车辆个体/群体出行模式挖掘分析方法、复杂交通路网拓扑演化机理分析方法、基于交通轨迹大数据的交通路网动态拓扑自动生成与预测机制。

3.新能源汽车系统车--网一体化设计及其关键设备研发

项目负责人:方卫东。

主要合作单位:国网福建电力有限公司。

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研发新能源汽车车联网T-BOX、智能充电桩及其管理系统,研究基于交通大数据的配电网智能调度系统,降低极端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快充对电网系统的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