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3项基础性工作要抓好,《中国教育报》发表系列评论进行阐释

发布者:交通运输学院发布时间:2018-05-10浏览次数: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三项高校应当抓好的基础性工作,《中国教育报》近日刊发系列评论进行阐释。一起读读下面这三篇: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中国大学

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要求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办学的全过程。历史一再证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

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伟大事业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之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定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要树立高度的教育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要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努力占领真理制高点和道义制高点,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让我们的大学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是汇聚智慧的灯塔,高校师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生力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实际行动燃旺高举理想信念的火炬,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必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只有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05日03版

建设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

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高校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的首要标准是“德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高校教师队伍里,近年来涌现出李保国、黄大年、钟扬等立德树人的典型,更有许多默默奉献、“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教师。但同时也要看到,极少数教师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师德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办好高等教育事关民族、事关未来,而教师更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所以务必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新时期要大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和政治素养建设,争取涌现出更多德高为范的高校教师。

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的核心标准是“艺高”。“艺高”分两个层面:一是科研水平高,二是教书育人水平高。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处,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学术科研能力。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国如今已是高等教育大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很多让世界震惊的伟大成就。如今,党中央提出实施“双一流”战略,未来一段时期正是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进军的关键时期。这迫切需要高校教师群体的科研水平得到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提高。

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双重意义,不仅对提升国家科研水平具有即时性意义,更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也是新时代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艺高”还体现为教书育人水平高。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人之言强调高校教师育人的重要性:“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教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高校教师尽管时常要面对科研的压力,面对世俗的各种诱惑,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教书育人视为最最重要的工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即便是研究型大学,也应注重教学特别是本科教学。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的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的师者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交流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要更加认真聆听年轻的声音,做好青年人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而新时代新青年的培养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新青年的未来。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带出来的。因此,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抓实抓好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全体高等教育界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06日02版

  

建设高水平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把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作为高校应当抓好的三项基础性工作之一。这集中体现了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办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科学把握,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高水平”,理当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为重要内容。高校要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重点,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身就是知识体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因此还要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引向深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高水平”,必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作为办学根魂。人才培养体系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汲取中外古今的营养,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也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只有扎根中国大地,大学才不会丢失民族之魂、文化之根。高校应当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上更有地位和话语权。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高水平”,应该以在科研创新上下功夫为体现。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建立符合国情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中国视角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以一流的学术研究推动一流大学建设。我国高校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兼收并蓄、守正创新、引领未来,彰显“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更有作为,取得更大成效。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建设。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大学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使高校成为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关键的引擎和动力,为世界教育和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07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