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交通之混行驾驶环境驾驶人认知机理思考与创新
发布者:交通运输学院发布时间:2024-09-27浏览次数:11
讲座题目 | 未来交通之混行驾驶环境驾驶人认知机理思考与创新 |
主办单位 | 交通运输学院 |
联合主办单位 |
|
讲 座 人 | 李世武 | 讲 座人职 称 | 教授 | 主持人 | 廖律超 |
讲座类型 | 自然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时 间 | 2024-9-29 14:30 |
地 点 | 教学实验楼208 |
讲座人 简介 | 李世武,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吉林省科技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负责人,吉林省教育厅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吉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军教授。于2000年6月获吉林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一年;2013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作为国家高级研修学者3个月。先后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宝钢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主要从事交通环境耦合感知与车辆安全预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①在公路运输安全领域,围绕公路运输行车过程中车辆性能和驾驶人安全状态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及危险辨识、安全预警等关键技术开展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开发了多款疲劳预警多功能智能手环/手表;②在城市交通安全领域,针对混行驾驶环境问题,创新性引入博弈论对车辆选道、换道、超车等微观驾驶行为进行解析,考虑驾驶风格的影响建立了跟驰与换道决策模型及区域内多车协同控制模型,基于博弈理论在解析人车交互、车车交互行为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先后承担各种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863”目标导向类项目1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项1 项、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项 1 项、国家科技专项专题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8项;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 被 SCI/EI 检索收录 60 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
讲座 主要内容 | 该报告拟系统分析未来交通的主要形式—混行驾驶环境驾驶人认知机理,深入探讨驾驶人对车辆的认知、车辆对驾驶人的认知、驾驶人对交通环境的认知、驾驶人对车路协同环境下周车运行状态的认知以及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对交通流拟人化感知等研究思考与技术创新。 具体包括: (1)探讨驾驶人对车辆的认知基础,涉及对车辆类型、轮胎类型、路面条件等客观环境因素的感知,研究通过实车试验和驾驶模拟器试验分析驾驶人对这些因素的信任程度及其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2)探讨车辆对驾驶人的认知体现,包括探讨车载系统信息如何帮助驾驶员提高驾驶安全以及信息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信息提示方式对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的效果。 (3)探讨驾驶人对交通环境的认知涉及对动态交通环境的感知机理,如研究通过人工势场法建立了道路动态交通环境复杂度量化模型,提取了影响交通环境复杂度的关键因素,为驾驶辅助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4)探讨驾驶人对车路协同环境下周围车辆运行状态的认知是混行驾驶环境下的重要研究内容,如研究通过分析超车频次等参数,探讨在车路协同系统中驾驶人如何感知和响应周围车辆的运行状态等。 (5)最后介绍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对交通流的拟人化感知是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研究通过构建感知硬件平台和开发检测软件,实现了对交通流状态的实时感知,并通过LSTM算法对车速进行评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